2021-10-09
观《漂流少年》有感

国庆因为有加班所以没有出行计划,空闲期间无意在 b 站点开了一部新番《漂流少年》,看了个开头,嗯?差点以为是物语系列的什么外传续作,开头风格极其相似。

作为奔三的人近些年已经接受不了二次元浓度过高的番剧,这部剧算是少有的清流。

漂流世界

故事讲述中学三年级的一帮学生被复制了一份放逐到不同的时空中,并且各自拥有了不同的超能力。

其实这种题材的剧本不算特别,不过贵在表现手法类似物语系列把两句话能交代清楚的开局较为抽象的表述出来。

自闭人男主 + 开朗人转学生女主标配阵容。那么编剧是凭什么吸引人往下看呢?我归结为:冲突。全剧都处在高强度的冲突中,从最初学生之间的冲突到最后主角团对抗“幕后黑手”的冲突迫使观众一直在思考最终结局导向到底会是什么。相对的,冲突较弱的几集——由内部冲突转移到外部冲突用了2集左右过渡,就显得相对无聊(充斥着大量对白和对话,师傅别念了)。

其实青春抽象派的日漫大抵有相似之处。

也许是因为这代编剧们就是平成大萧条时期的年轻一代,他们所塑造的男主角大多是在平凡的外表下有颗颓废的心。而闯入少年世界的神秘少女像是蛮横的撕裂了泡沫经济下行为青少年带来的迷惘,如《特别的她 FLCL》一电瓶车创进直太平静生活中的神秘女子晴子;再比如说《DARLING in the FRANXX》中的 02。

神秘少女

他们最大的拐点往往是出现在最后的结局。「神秘少女」的闯入仿佛给予了少年生命的意义,不过「她」更偏向于外界援手的隐喻,它也许会到来但最终会离开。当一切回归平静时是否又回到了最初呢?站在动漫结局的少年往往要比原来更加“坚强”、“成熟”。

这就是这类青春剧想要传达最坚定的意义———— 只有自己才能救赎自己。当少年不再求助外界自怨自哀时,当他变得更加坚定更加热爱生活时那么他就已经“成长”了。

话题回归《漂流少年》本身。贸然出现的转学生少女「希」推动着整条故事性的发展,而我们的男主角「长良」受到少女的影响从“躺平”逐渐开始探索起漂流世界的本质。

平淡的故事持续到倒数第二集「希」的死亡,编剧安排少年最初的驱动力离开但这却越发坚定了他追寻希望的脚步,随着「长良」的探索的脚步直至离开漂流世界的困境剧情达到了高潮。

但回到了没有超能力的平行世界一切又回到了平静,上一秒的热血战斗在下一秒切回平淡。「长良」追寻着「希」指明的方向而来等到真正找到了那个陌生的希,他才突然发现一切都不重要了,斯人已逝,苦苦支撑他前进的其实是他自己,这一刻作为观众的我深刻的感受到了少年的成长。

我在写本篇手记中途也阅读了几篇观后感,这里我贴上一篇我认为写的非常详细的观后感 如何评价2021年7月新番《漂流少年(SONNY BOY)》? - 第四人称与吟游风的回答 - 知乎。比较有意思的是该番剧几乎每一集都有一个独立的基调,大多通过致敬的形式呈现,借用上文提到的观后感贴的一张图

当然一部 12 集的番剧在一个主旋律的基础下必然是会夹杂多个论点,不然恐怕没这么多有效内容来编织剧情或者我前面的提到的制造戏剧冲突。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也是本番剧的败笔之一,太多不相干或关联度太低的复杂论调会给人一种前言不搭后语的感觉,给我的直观感受就是:想说的话是不是太多了,到底想表达什么?所幸剧情并没有被一路带偏,最终还是收束到主线了。

回归现实

如果仅仅如此其实不足以让我写本篇观后感。与剧中少年一样,看完剧的我也要回归现实,我在向前回味 12 集内容之后又联想到之前看过的青春主题的番剧,有种既视感愈发浓烈。

尤其是 2021 年以来,其实国内形式愈发向泡沫破裂前夕的日本。经济繁荣的表象之下隐藏的是新生代的青年愈来愈高的生存成本和生活压力。

“躺平”这个词和目前的日本青年一代生活态度何其的相似。或许就是相同的处境引发的强烈共鸣才让“日系二次元”文化在国内大受欢迎。